公司新聞您現在的位置:首 頁 -- 新聞中心 -- 公司新聞
2014年中國鈦谷及國內鈦工業的發展前景分析
發布時間:2014-07-05 20:57:54 閱讀次數:2794
日前,在大連召開的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2014年年會上,鈦鋯鉿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向東在大會上作了“2013年中國鈦工業發展報告”,回顧了2013年我國鈦工業的發展,直面產業發展困難,展望2014年鈦工業的發展前景。
鈦及鈦合金產能略增
2013年海綿鈦總產能達到15萬噸。但是由于需求不足,金川集團鈦廠、四川恒為制鈦公司和錦州華泰金屬工業的產能未啟動或未能繼續調試完善,實際在產或調試中的產能為12.7萬噸。
鈦工業相關研究報告 2014-2018年直飲水系統工程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市場趨勢預測研究
2014年6月 2014-2020年中國太陽能光電建筑市場競爭格局及投資價值研究報告
2014年6月 2014-2018年精密環境工程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014年6月 2014-2018年集中供暖行業“十二五”規劃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研究
2014年6月 2014-2018年火電站行業“十二五”規劃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
2014年6月 2014-2018年電力施工行業“十二五”規劃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研究
2014年6月 2014-2018年中國銫合金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2014年6月 2014-2018年中國鐵鎳合金行業深度研究及市場投資風險咨詢報告
2014年6月 2014-2018年中國鐵行業深度研究及市場投資風險咨詢報告
2014年6月 2014-2018年中國城市垃圾發電與沼氣發電行業深度剖析及投資風險
2014年6月 2014-2018年中國小水電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2014年6月 2014-2018年中國小水電工程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
2014年6月 1 2 3 根據22家企業的統計,2013年中國鈦錠的產能達到10.9萬噸,比2012年10.58萬噸的產能略有增長。
2013年鈦及鈦合金產量統計
鈦精礦:根據鈦鋯鉿分會與攀鋼鈦業集團、四川鈦產業協會、云南新立公司、海南文盛新材料科技股份公司、承鋼和山東興盛集團的聯合統計,2013年全國共生產鈦精礦339.41萬噸,其中攀西地區253.5萬噸,云南33.61萬噸,海南和廣西合計10萬噸,承德地區14.3萬噸,山東28.0萬噸。
海綿鈦:2013年,中國有13家企業共生產了81171噸海綿鈦,與2012年的81451噸產出相比,略降0.34%。
鈦錠:根據22家企業的統計,2013年中國共生產62216噸鈦錠,同比下降4.2%。
鈦粉:根據鈦鋯鉿分會與寶雞鈦協會的聯合統計,2013年中國鈦粉的產量為2645噸,同比下降15.0%。
鈦加工材:根據28家企業的統計,2013年中國共生產鈦加工材44453噸,同比下降13.8%。
鈦設備制造:根據8家主要鈦設備制造企業的統計,2013年中國主要鈦設備生產企業產值為14.93億元,同比下降8.4%;用材5889噸,同比增長15.0%;設備臺數1779,同比下降6.0%。
2013年中國鈦工業處于結構性產能過剩
2013年,中國宏觀經濟發展總體思想是調結構、穩增長,是在保持平穩增長的基礎上,進行宏觀經濟結構的調整,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減少廢物排放,實現宏觀經濟的科學、和諧發展。因此,國內化工、冶金等行業的普通類產品的需求下降。
但是,在國內大飛機等重大航空項目的拉動下,在國家建設海洋強國政策的推動下,航空航天業和海洋工程顯示了巨大的鈦材潛在需求。
從國際上來說,2013年是美歐經濟艱難復蘇的一年,日本經濟則更是復蘇難望,因此國際上對鈦材的需求大幅下行。
2013年,在國內外需求不旺的壓力下,處于結構性產能過剩的中國鈦工業步履艱難。
2013年,中國共生產海綿鈦81171噸,同比輕微下降0.34%;實際銷售量達到77571噸,同比上升了5.7%。但是這些數據包含有相當數量的國家儲備量,扣除這個儲備量,實際銷售量同比將有兩位數的下降。
2013年,中國共生產鈦加工材44453噸,同比下降13.8%;國內銷售量更是下降到38506噸,這是鈦加工材需求量連續兩年下滑。
2013年,由于需求不足,產能有較大過剩,海綿鈦和鈦加工材價格大幅下滑,并連續7個月(至2014年2月)在谷底徘徊。中國海綿鈦產業基本上是虧本運營,而鈦加工材則是微利運營。
但僅就經營效益而言,有兩類特例值得我們思考。一類是洛陽雙瑞萬基和中航唐山天赫鈦業,這兩家企業有以下顯著特點:一是產業鏈長,自己生產的產品,主要是自己使用,只有部分外銷;二是注重技術進步,產品質量好;三是注重成本控制,保持了較低的單耗。因此,這兩家海綿鈦企業經營較好。
另一類企業是以朝陽金達為代表,他們是走的輕資產、低投入的路線,并保持了較高的產品質量水平,這樣大幅降低了產品的成本,在困難的條件下仍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這兩類企業的盈利模式值得我們思考。